当前位置:首页>>检务公开>>检务指南
2023年检察工作报告
时间:2024-06-13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

——2024219日在山海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候选人 程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和市检察院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各项工作稳步提升,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检察答卷。

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树立“敢于同先进比高下,在横向比较中拿高分”的坚定信念,荣获全国优秀检察新媒体年度新锐奖,获得河北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市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并推荐参加“全国模范检察院”评选。一年来,我们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价值追求,推动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866件,同比上升80.4%,检察业务考评得分位居全市第一,10件案件被评为市级以上精品案例,其中国家级2件,省级6件。一年来,我们以岁月不改、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建立全市检察机关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评为河北省先进志愿服务组织、河北省学雷锋活动模范岗,保护少年的你“‘未’爱启航”正扬帆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一年来,我们以止于至善的奋斗目标,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优化营商环境、公益诉讼检察、未成年人检察、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亮点工作及经验做法在检察系统内推广,全院70余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库成员、全省十佳公诉人、全省经济犯罪网络犯罪检察人才库成员、“冀青之星·护青春标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坚持主动作为坚实的检察力量服务中心大局

我们准确把握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服务保障的实效作为衡量检察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加大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严厉打击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严惩盗抢骗、黄赌毒等重点领域违法犯罪,依法提起公诉43人。维护全国两会、旅游旺季等重要时期安全稳定。严厉打击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洗钱等破坏金融秩序犯罪,依法提起公诉17人,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对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深挖彻查,严守“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原则。成功办理全国扫黑办督办的陆某某等人涉黑案件,16名被告人均获有罪判决,主犯获刑23年,该案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并被省检察院推荐参评全国涉黑典型案例。加强对涉黑恶案件财物追缴、处置的监督,坚决防止损害公民或企业合法权益。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依法提起公诉23人。联合区法院、区公安分局等单位走访调研山海关药业、山海关大樱桃合作社、乔氏台球运动推广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办理的“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何某、况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案”被评为“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加大职务犯罪惩治力度。加强与监察机关工作衔接,完善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提前介入、证据审查等工作机制。共受理区监察委移送审查起诉职务犯罪案件33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办理的“杨某某、高某某玩忽职守案”被评为省级精品案例。

坚持人民至上优质的检察供给保障民生福祉

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

保障群众生活安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群众安全和切身利益犯罪。针对传统犯罪加速向网络蔓延态势,加大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的打击力度,共办理该类案件107173。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废品回收企业安全生产、老旧小区雨污管网损坏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持续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山海关检察版,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30268人次,院领导接访下访125155人次,首访领导包案[]100%。在全市率先建立“为民办实事接待服务号”,力争实现信访矛盾在首访环节得到实质性化解,至今无赴省进京、集体涉检及重复访发生。

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严厉打击强奸、强制猥亵、故意伤害等侵犯未成年人身权利犯罪,依法提起公诉11人。在全市率先成立“合适成年人”[]库,聘任团区委、妇联、关工委6名同志为成员,一同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举办法治宣讲32场,在全市率先将真实庭审现场搬进校园,“沉浸式”引导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

给特殊群体更多司法关爱。积极参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守好老年人“钱袋子”。开展妇女权益保护专项宣传活动,相关做法被《河北日报》刊载。成功办理多起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案,帮助追回欠薪10万元。多举措司法救助34人,收到锦旗14面,感谢信2封,办理的“钟某国家司法救助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专题国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坚持守正创新以全面的检察履职助推社会治理

我们积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主动将检察之治融入社会之治,实现治罪与治理并重。

依法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托认罪认罚从宽、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制度,准确把握社会危险性条件,对轻罪案件,在促进矛盾化解的基础上依法从宽处理,不捕率51.56%,不诉率33.82%,诉前羁押率[]13.72%。办理我市首例适用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的案件,助力轻罪治理现代化。

积极做好行刑反向衔接[]根据轻罪占比大幅上升现状,积极探索治罪与治理的结合点,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4558人,制发检察意见书45件。跟进监督行政机关对不起诉案件中当事人的行政处罚,织密轻罪治理责任网。办理的“冯某某非法收购陆生野生动物反向衔接监督案”被评为省级典型案例。

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工作[],专项治理入海河流总氮超标问题,围绕9项重点工作、38个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石河主河道断面总氮治理成效明显,形成《秦皇岛市检察机关入海河流总氮超标公益诉讼案件指引》,为全市办理此类案件提供参考。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专项活动,与辽宁省绥中县检察院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协作机制,建成秦皇岛市首家鸟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长廊,被河北电视台专题报道。作为全省3个典型基层院之一,我院在全省专项工作推进会介绍相关工作经验。

引领社会法治风尚。运用全媒体矩阵讲好检察故事,深入企业、广场、社区、学校,开展民法典、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宣传活动23场,发放各类宣传手册3500份,制作宣传展牌45块、普法视频6期,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让法治精神、法治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宪法定位有力的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我们在守正创新中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深化监督深度、广度和力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聚焦重点问题优化刑事检察。依法提起公诉277人,监督立案14件,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87件,纠正漏捕漏诉11,提出刑事抗诉3件,监督采纳率100%。持续深入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作为全省仅有的2个交流发言基层院之一,我院在全省检警同堂培训会作经验交流。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加强对财产刑执行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41份,其中严重违法行为19件,全部整改落实。“马某某财产刑执行检察案”被评为省级精品案例。

紧盯群众诉求加强民事检察。强化精准监督理念,共办理各类监督案件42件,支持起诉案件5件,提出的建议、意见采纳率100%。与区法院建立民事、行政执行活动与检察监督衔接配合工作机制,实现双赢共赢。对35件公积金领域虚假诉讼、大标的额民商事等案件开展监督活动。办理的“孟某某、王某某与崔某某相邻关系纠纷支持起诉案”被评为国家级典型案例。

着眼群众期待做实行政检察。践行“穿透式”监督理念,共办理各类案件14件。开展“交通环境综合整治月”专项活动,与区交通局、交警支队六大队会签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精准制发检察建议,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展现城市良好风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联合区法院共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消弭群众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感情对立。

精准发力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始终践行检察机关“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使命,共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28件,追回生态资源损害赔偿金28.56万元。建立公益诉讼移动指挥平台,提升数字化办案水平。持续做好古城遗址保护、长城历史风貌及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助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守护城市中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肌理。

坚持固本强基以高度的检察自觉打造过硬队伍

我们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检察队伍。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检察全局。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68项。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持续进行涉检舆情监测,完善宣传队伍和信息员网络建设,坚持正面宣传引导,未发生涉检舆情。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展集体学习19次,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确定调研题目7个,有针对性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完成46件实事清单任务,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紧迫性难题。

促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情怀党建[]”主品牌为引领,打造“‘未’爱启航”“山检‘益’行”支部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在业务一线的示范引领作用。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在建党102周年之际,组织全院干警赴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再次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纪律要求,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体系建设,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练兵、述职亮绩等活动,激发内生动力。实行“岗、绩、薪”联动机制,加强对想干事、能干事干警的鼓励激励。

坚持阳光司法以开放的检察态度主动接受监督

我们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理念,自觉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让检察权在阳光下、法治轨道上运行。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贯彻落实人大各项决议决定,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工作,建立全市检察机关首家人大代表监督联络站,邀请各级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指导检察工作25次。代表意见建议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主动在政协民主监督下改进工作,办理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建议92件,定期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检察工作,邀请视察工作、参与检察开放日等各类活动79人次。

积极接受履职制约。依法接受纪委监委监督,接受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履职制约,确保检察权规范运行。健全完善检律互评互督机制,不断深化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办理律师申请事项76件,完成全市首例跨省律师互联网阅卷工作。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深化检务公开,定期向社会发布办案数据,依法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和法律文书。落实“应听证尽听证”要求,对95件案件组织开展检察听证,常态化开展上门听证、简易听证,向人民群众兑现“开门办检察”的庄严承诺。

各位代表,山海关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薪火相传,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向、与法治中国建设同行、与民心民意同频。一年来,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感悟真理伟力,砥砺斗争精神,打造了山海关检察特色,走出了山海关检察自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和市检察院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离不开区监委和政法部门的配合与制约,离不开各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需走深走实,检察理念还需持续更新提升;二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法律监督能力还有不足,监督质效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四是数字检察和信息化建设仍是短板;五是全面从严管党治检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紧盯不放,下大气力推动解决。

第二部分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依法能动创新融合履职,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以更高水平服务发展大局。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各类严重犯罪,宽严相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充分履行职务犯罪检察职能,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以更实举措践行为民宗旨。“如我在诉”的理念,不断做好司法救助、民事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提高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质量,以诉源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善治。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优先保护,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三是以更强担当深耕主责主业。持续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构建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中国特色轻罪治理、刑事诉讼制约监督等“三个体系”。不断提升民事监督能力和水平,有序推进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探索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机制,以可诉性持续提升办案精准性和规范性。

四是以更严要求锻造检察铁军。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强化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优化案件管理和绩效管理,完善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确保检察队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将一如既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各级党委及上级检察院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本次大会决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聚焦民法典
机关党建